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你是主人嗎?

你是主人嗎?
禪宗公案裡有個標準問題,那就是”念佛的是誰?”,用意在讓參禪者找到所謂的”主人翁”。同樣的問題放在音響愛好者身上,也許該問問”聽聲音的是誰?”
我不是祖師大德,也無法講禪開示,只不過是個沉迷在音響世界超過30年,從高中開始就到長明街買套件與單體,當時一點電學知識都沒有就自己開幹得很開心的發燒友。從DIY與廠機之間,晶體與真空管之間,來來回回好幾圈。買過比我手臂還粗的線,也弄過一堆調音道具墊材。其他舉凡參訪,踢館,被踢,迷惘,尬機,種種發燒友做的事,我大概都做⋯⋯過。最後索性連工作都搞到跟聲音有關。所差者,我的口袋深度有限,貴的機器,聽過的不少,但玩不起,所以難窺銘器的奧秘,所以當面對百萬名機時,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則是自反之後就縮在一起了。
聽到人家的系統,常常驚豔到自己就很想跳下去複製那種聲音。人家到我這邊來聽到後給的意見就會在意的不得了,急著想升級或調音。看到高價器材就會覺得一定好,假如沒調好就一定是自己錯,然後常弄得半夜不睡覺。評論講的話,一字一句的斟酌。廠商說的言詞,會研究老半天。奇怪的是,自己念電機,又做電路設計,還做聲音研究,但是一碰到音響,彷彿腦子裡所有理智都不見了。看到漂亮的照片,心就砰砰響,忍不住要跑去聽看看。
以喇叭而論,屬國中時爸爸買給我的山水牌撐最久。到了美國後,一路從Bose,Monitor Audio,B&W,Infinity,Çelestion,Linn,SOTA,KEF,Meridian,Thiel,ProAC,Spendor,到離開新竹前最後用的B&W801S3,這十二年間總共換了十三對喇叭,在美國時,還請人幫我用高密度密集板做喇叭箱,我是用當時最夯的Accuton陶瓷單體與老牌Seas單體加Krell電子分音所打造而成的,若是加上這對DIY就是十四對了。其他不含調音道具與唱頭的器材,聽過的不算,用過的牌子就有NAD,B&K,Kenwood,Luxman,JVC,SONY,ADCOM,Hafler,Marantz,Dynaco,Audio Research,YAMHAHA,Denon,Meridian,Threshold,Krell,Mark Levinson,SOTA,Roksan,VPI,SME,Forte,STAX,Audioquest,Cardas,Tara,Kimber,XLO,MIT,Counterpoint,EAD,Theta,Perreaux,Classe,Linn,Crown,Harman Kardon Citation,Carver,ONIX,Mcintosh,VTL,Manley,EAR,Conrad Johnson,Quick Silver,Sonic Frontier,Cary,CAL,Music Reference,Eletrocompanient等等族繁不及備載,有的牌子還不只買過一台(如Audio Research),這還不包含我自己做的機器與套件在內。這些都是我36歲以前所買過的。一長串下來,現在數一數都覺得可怕,回想一下,很多東西都是前面一段說過的狀況下買進來的,但是也有許多東西是在沒想清楚的情況下就賣掉的。有些器材根本就不該買(哪些事不該買的我在這裡就不好意思說了),有些則是根本不應該賣的,例如Mark Levinson ML11/12,EAR509與Mcintosh MC60。
蒙田隨筆裡有一段如下:
談起人的價值,有一點很是奇怪,萬物都以其本身的品質來衡量,雖獨人是例外。一匹馬,我們讚揚的是牠的雄健靈活,而不是他的鞍韉;一條獵狗兔,我們讚揚的是他的速度,而不是牠的項圈...對於一個人,我們為什麼不也用他的品質去衡量他呢?大群的隨從、華麗的大廈、巨大的威望、大量的年金,統統是他的身外之物,而不是他的內在品質。
您到底是用什麼方式來判斷一件器材的呢?
老實說,回顧這十多年來,我在判斷一件器材是否該買進時所持的觀點與標準,確實是經過我謹慎的思考並以聲音為第一考量的比例並不高。評論,外觀,二手價值與容易賣出與否,旁人的慫恿,臆測,甚至虛榮心等等奇奇怪怪的原因反而占了多數。
明明自己聽了覺得不怎麼樣或是不錯的聲音,卻是朋友說好或不好比較重要,也就時常在這種狀況下買了一件器材或賣了一件自己還算喜歡的器材。這種狀況最是麻煩。前者是買近來不喜歡,卻不好意思把它賣掉,怕朋友問起來不好意思。後者則是明明自己很想留,卻老是被念,不甘不願的就賣了它。我的Mark Levinson ML11/12就是這種情況賣掉的,因為朋友老是覺得這機器差ML6與ML3太遠了。問題是,有時不是旗艦就是好的,一件器材也不是只有聲音,還有它陪我度過的時間中所產生的感情。
近幾年,也許是想通了,我開始以我自己喜歡的聲音來看一件器材。舉例來說,JBL的號角驅動器當以JBL 375為最出名,但是375我當年沒收到,後來是越來越貴,我想了很久,有了一堆Altec 288,沒收一對JBL說不過去,考慮再三,我選了2440,而且還是掛Meyer Sound標籤的。熟悉JBL驅動器的人都知道,2440其實是緊接著末代375的,聲音其實與末代375幾乎一樣,買不起375,買2440也一樣,若是真有錢,又在乎收藏價值,那麼其實應該直接買早期的375才對,不過,此時聲音就不是一切判斷的標準了。同樣的,許多資深玩家都會說Altec 288-16G才是Altec最強的驅動單元,有趣的是,我從貓砂漆288到末代Alnico 288-16H都有買過,連290都買了一對來放,就是跳過288-16G。這兩件事被我的資深號角老友不知道念了幾遍,可是我是以聲音為第一要素,念就給他念吧!
不過,好友念的也不一定錯喔!20多年前,有一個機會買到用Tannoy的Monitor Red Driver的原裝箱骨董喇叭,當時要價近1000美金,我認為那是不錯的聲音,但是並不覺得對我有足夠的吸引力,同時覺得1000美金太貴了,也就放過了,那時也是被朋友罵到半死。事隔多年,我才發現那種雋永的聲音可以陪伴人過一輩子呢!這麼多年了,我朋友一想到這件往事,就搬出他的收藏品來取笑我。不過,這種事後悔也沒用,反正現在我有滿意的系統可以來聽音樂就夠了。
買東西,有時是為了聲音,有時是為了收藏,但是千萬不要為了一些奇奇怪怪理由。前者我們都知道是為了音樂,後者應該是為了樂趣,而不該是為了保值。例如,我的朋友為了收藏的原因,把UTC所有LS系列的變壓器都收齊了(他並不認為UTC為最好聲的變壓器,收藏的原因是為了收集音響歷史的一部分),假如沒意外各年代 288,375,300B,VT25,101,515,MC30,MC60,MC275,德律風根各式真空管等等他認為好聲的零件與器材也都一直盡力再收。但是他的器材真是純收藏,只進不出,不是為了日後要變賣的。不說別的,這點就夠讓我尊敬了。當然,他對聲音的見解與品味當然也是高人一等的。
說了這麼多往事,讓我們還是回到單純的聲音議題吧!
每個人對於聲音的認知,除了架構在生理機構上,也架構在從小對聲音的體驗上。雖說,人類的聽覺構造大同,但是卻也小異,不過對發燒友來說,這小小差異其實重要無比,不是嗎?要不然玩音響在玩什麼,不就在追求這”一點點的天大的差異”嗎?
所以,假如接頭從製作良好的台製鍍金端子換成WBT頂極端子所造成的差異為1個單位的話,不同人的耳朵所造成的差異極度保守的估計之下肯定遠大過10個單位以上。試舉在音樂的體驗的例子上,每一個人聽的音樂類別也會極度影響其對音響該發出哪樣的聲音的看法,所以聽Trance(出神音樂)的人與聽古典音樂的人的差異我想少說也有50單位。所以我們常說,德國喇叭有德國聲,英國喇叭有英國聲,這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因為一個人從小聽最多的是講話聲,而英語與德語的發聲很不同啊!以大陸與台灣為例,即使同樣是講國語,發音也不一樣,對聲音的看法應該也不同。
喇叭是音響系統裡失真最大的器材,但是也是最重要的器材,喇叭的設計不僅是科學工藝,多數時候也是一種聲音藝術的設計。所以喇叭設計者對聲音的認知也會大大影響他的設計。一個天天都泡在音樂的設計者所設計出來的器材跟一個只看數據的人設計出來的器材裡當有極大的不同(老實說,當今免費設計軟體網路上都有,喇叭設計其實跑跑軟體聲音也差不到哪裡,但是問題就是,差不到哪裡卻也打不進你的心理)。有些音響器材只要設計到數據相近,差異就還可以,不同喇叭的數據要喬到接近現在還做不太到。在兼顧到數據的情況下,即使一對喇叭或一件擴大幾是名家所設計,問題是
“這位名設計師對聲音的認知與你的接近嗎?這位名設計師聽的音樂與你的相近嗎?這位名設計師的聽覺構造與你的相近嗎?”
想當然耳,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機率不太高。這時的你有三個選擇,
1. 買其他的器材來搭配以求改變聲音。
2. 調整對自己對聲音的認知與自己聽的音樂類別,不去管無法改變的自己的聽覺構造,全盤接受設計師的理念。
3. 想辦法透過學習與動手,謙虛又堅定,不要人云亦云,日復一日,逐漸向自己的理念邁進。
多數發燒友走的是第一條路,常常聽了人家說哪一樣好就買回來試,反正不好就賣掉,虧一點錢就好,所以一定要買賣得出去的廠機是一個附帶條件,同時買了後一點也不敢動,怕賣不出去。
第二種算是認命型的,反正天下之大,總有一位設計師對聲音的看法接近自己的,這類人通常幾乎所有器材都買同一家的。可是人會變的,變了以後不一樣了怎麼辦呢?上面那句話再來一遍,”所以一定要買賣得出去的廠機是一個附帶條件,同時買了後一點也不敢動,怕賣不出去。”
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走第三條路,你一定會失望的。不過你要是真心願意走這一條路,那麼恭喜你了,雖然你將會發現這條路不好走。首先你需要個觀念正確的人帶你入門。漫漫長路,你會發現你將與你一路走來買的所有機器,零件以及你的作品長相左右,因為賣不出去的。因為家裡堆了這一大堆東西,還會鬧家庭糾紛(老實說,前兩種弄得不好,一樣鬧革命的)。
雖然路漫長又艱辛,但是絕對有趣,而且不會感到寂寞。你會問,你需要數理很好嗎?我的答案是,絕對不需要。你只需要一個喜愛音樂與聲音以及願意動手實驗的心就夠了。
好吧!現在就看你願不願意成為你自己的主人了!
http://upload.review33.com/images/201312/201312141353018780.jpg

沒有留言: